方案简介 Brief Introduction

        “数联衡复·优活代谢”方案的设计理念为“基于数据自适应城市设计的历史街区更新模式”,对城市数据进行有效的收集和使用,使数据与城市生活相互作用,促进物质空间自我调适,最终实现数据驱动下物质空间自适应的可持续更新发展。

        这一理念主要源于我们对城市设计主体的思考,可以分为两个阶段。传统的城市设计由精英主导,表现为自上而下的蓝图式设计。之后,“公众参与”融入城市设计的各个阶段,公众也作为主体参与到城市设计当中,表现为自下而上、以公众需求为导向的设计。但城市设计周期长、尺度大等特点,使得两个阶段的设计趋于静态,缺乏动态调整的数据基础和调整机制。于是,我们尝试丰富设计主体,在公众、规划师、决策者等的基础上,再加上数据的支撑作用,形成多维的协同设计,利用数据的时效性、客观性、可视性,促进物质空间的动态优化。

        因此,本方案将在存量优化的基础上,对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设计:构建有效反应空间信息的虚拟数据空间测度平台,提供动态调整所需的数据支撑;同时提出“新陈代谢模式”,促进反馈数据对物质空间的优化运动,提供动态调整所需的机制支撑。这一过程主要对三个范式进行设计:历史街区的存量优化设计、数据增强设计(Data Augmented Design)和数据自适应设计(Data Adaptive Design)。在该范式的基础上,结合历史街区存量更新活化的特征,未来设计将以中短期干预为主,并结合长期的引导,这种模式也将提高规划设计的实施程度。

 

核心理念 Core Idea

历史街区新陈代谢

数据增强设计

数据自适应设计

设计目标 Target

构建历史街区现状与未来的桥梁

构建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桥梁

构建空间量化研究到设计的桥梁


设计概念 Design Concept

        本方案以街道空间为载体,主要对城市开放空间与慢行系统进行研究设计。

        首先在传统数据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,结合大数据,对现有街道进行量化评估,依据评估结果进行划分,分析各类街道特征,概括空间组织模式,据此将现状街道划分为维持并优化现有特征的A类街道,及根据数据测度动态调整的B类街道。其次,对不同空间模式的街道提出有针对性的空间设计导则,提升街道空间品质。然后基于街道特征,植入不同功能的数据平台基础设施(传感器等),明确不同的指标搜集方式和周期;并搭建网络平台,融合大数据、空间传感器、相关APP开发等模块;不仅对人群使用物质空间环境进行动态测评,更促进政府、规划师、居民、企业对衡复空间设计的引导。最后,针对A类街道提出一套基准设计方案(baseline),未来通过数据平台反馈信息对其特征进行巩固和优化;A类街道进一步划分为A1历史特征类、A2商业共享类、A3生活容器类,并在节点植入创新空间。对于B类街道,主要根据其变化特征对其动态引导并提出导则;B类街道进一步划分为B1带底商的居住街道,B2内向型居住街道、B3带底商的其他类街道、B4内向型其他街道;不同街道形成不同的空间测度指标体系,如B1根据其主导业态变化动态调整空间利用,B2测度其向B1类转换的可能性等。

         本方案不仅针对衡复地区提出具体的设计方案,更重要的是提出一套适用于存量规划设计(尤其是充满生活气息的传统街区)的数据增强设计和数据自适应设计的方法论,旨在对相同类型的城市设计、慢行系统设计提出参考。

整体研究设计框架 Framework